OSI七層

      在〈OSI七層〉中尚無留言

OSI(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) 為開放式系統互聯參考模型,界定了網路互聯的七層框架,由上而下分別為應用層,表現層,會議層,傳輸層,網路層,資料連結層及實體層。

應用層(Application)

為應用軟体而設計的介面,提供不同應用軟体之的通訊,如 HTTP, HTTPS, FTP, SSH, SMPT, POP3等

表現層(Presentation)

把電腦的數據換成與接收者系統相容的格式,並適合於傳輸的格式

會議層(Session)

負責數據在傳輸中,設定及維護二台電腦之間的通訊連接。最有名的就是三向交握。

傳輸層(Transport)

把傳輸表頭加到資料中,型成封包。資料表頭包含了所使用的通訊定(Protocol)資訊,比如TCP等。

網路層(Network)

決定封包的路徑選擇及轉寄,並將網路表頭加入封包中。網路表頭包含了網路資料,如網際網路協定(IP)。

資料連結層(Data Link)

負責網路尋址,錯誤偵測和修改。此時會把數據連結串列頭(DLH)及數據連結串列尾(DLT)加入封包中。
數據連結串列頭包含 MAC、 錯誤偵測及修改的方法。
數據連結串列尾包含一連串數據封包未端的字串,如乙太網,無線區域網路,通用分組無線服務。
此層又分二個子層,分別為邏輯連結控制層(Logical link Control, LLC)及媒体存取控制層(Media access control, MAC)

實體層(Physical)

負責在網路上傳送資料框(Data Frame)、管理電腦通訊裝置和網路媒体間的互通,包括了針腳,電壓,纜線規範,集線器,中繼器,網路卡等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